Overseas Chinese History Museum
海岛逸志
《海岛逸志》,清代王大海在1791年所著的一部关于爪哇岛和马来半岛的游记。王大海字碧卿 生卒年不详,福建龙溪(今龙海市)人。清高宗乾隆四十八年(1783年),王大海泛海至爪哇,前后侨居巴达维亚、三宝垄等 地十年,游踪遍及爪哇北岸及马来半岛诸港口。归国后撰有《海岛逸志》六卷,载《小方壶斋舆地丛钞》。 《海岛逸志》的内容包括地方志、人物志、方物志、花果类等。
地方志
记述:巴达维亚、三宝垄、爪哇、荷兰、英国、葡萄牙、马来人、巴厘岛人、锡兰人、帝汶岛人、婆罗洲人等。
人物志
记述:明朝官员太监王三宝、海神泽海真人、爪哇华侨连捷公之妻、连木生、陈豹卿、许芳良和僧人佛宾等的事迹。
方物志
记述:豆芽、彩虹、火山、燕窝、天堂鸟、蟒蛇、犀牛、变色龙、玳瑁、鲨鱼、鳄鱼、猩猩、飞狐、气压计、气球、竹筏、望远镜、毒药、荷兰罗盘等
花果类
记述几种南洋常见的花果:椰子、甘蔗、红毛丹、榴莲等。
2022年9月22日
华裔泰国人
华裔泰国人(泰语:ชาวไทยเชื้อสายจีน),口语也称空恭贴(泰语:คนกรุงเทพ;字意:曼谷人),指移民到泰国的华裔。融入泰族后,属于泰人的一支,有约900万人,是泰国规模最大的少数族裔群体,亦是规模最大的华侨华人群体,占泰国总人口的11%至14%。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国广东潮汕地区。本词通常理解的术语表示其祖先在1949年之前移民到泰国的华侨。
自明朝洪武初年(1367年)开始,前往中国朝贡的暹罗使者当中即有华人参与,他们最早是以通事的身份出现,如洪武5年(1372年)的李清,到了洪武14年(1381年)陈子仁既以正贡使的身份出现。这些华人都旅居有年,精通暹罗语。
13、14世纪之际,克拉地峡两岸如春蓬(Chumphon)、素叻他尼(Surat Thani)与六坤(Ligor)等商港,最早吸引了华裔前往经商。16世纪西方努力渗透泰南时,华人锡矿工人已在泰南建立了牢固的基础。同时,中国海盗林道干及其随从,因受不了官兵的追剿,南逃至北大年落户,并与当地女王成婚。北大年逐渐地发展为华人的聚落。
16世纪初,阿瑜陀(又称为大城,阿育他耶)已有华人聚集区。据当时华人的记述,华人在这里已住了好几代。他们在阿瑜陀王城与日本人和葡萄牙人展开商业竞争。据法国驻阿瑜陀王城的法国大使劳贝里(dda Loubere)的纪录17世纪中叶时,王城约有华人3000至4000人。
到了17世纪末,全泰国的华人人口约有10,000人,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%。那时的泰华多来自华南福建与广东商港,属商贸移民。华人在商场上所向披靡,17世纪时日本人在阿瑜陀王城失势,华人更乘机迅速地利用了泰王对贸易深感兴趣的心理,成为皇家贸易的代理人,从中取得利益。泰王视华人为自己人,给予特殊的待遇,因而华人与欧商竞争时占尽优势。
1766年,缅甸军队围攻首都阿瑜陀,城内华人居民奋勇抗敌,保卫城池。嗣后,中泰混血儿郑昭带领500名部下突围而去,并在1767年10月率军收复阿瑜陀城,建立吞武里王朝。郑昭的父亲是潮州人郑镛,原籍广东澄海,移民暹罗后发迹;母亲是泰人妇女。郑昭在执政期间(1767年-1782年),鼓励潮州人大批涌入泰国。他们有的从商,有的从事垦殖,种植甘蔗与胡椒,以供出口。在湄南河东岸靠近今王城处,开始出现一个新的华人聚集区。郑昭死后所建立的王朝,为却克里王朝,泰国的皇家贸易空前繁荣,华商参与其盛,大批移民涌入。拉玛一世乃在今日曼谷唐人街的核心地带,兴建了一个华人商业区。
随着1850年代经济的蓬勃发展,加速了华人移民的步伐。19世纪上半叶时,华商季节性地涌入泰国。到了下半叶时,一种有组织的预付船票应运而生,导致大批劳工移民的涌入。到了19世纪末,华裔泰国人已遍布各地。
绝大部分华人来自广东与福建。在20世纪初,潮州人占绝对优势,占40%,海南人18%,客家人16%,闽南泉漳人16%和广东人9%。潮州人之所以占尽优势,除了郑昭王的厚爱及连锁性的移民外,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,曼谷与华南间的轮船通航,要以汕头为最早,大批潮人从这里下船到泰国去。
2022年9月22日
耀华力路
耀华力路(泰语:ถนนเยาวราช,音素换写:T̄hnn yeāwrāch,皇家转写:Thanon Yaowarat)位于泰国首都曼谷的三攀他旺县。有许多小街小巷,充满商店及供应商销售各类货物,泰国华人之主要商业贸易中心,亦为美食夜市。是泰国乃至东南亚最著名的唐人街之一。
开辟历史
暹罗君主拉玛四世开辟石龙军路后,感到三聘街虽然是华裔的商业贸易中心,然而局促一隅,难以再有地方可以发展,属曼谷唯一不能行驶汽车的繁荣商业耀区,因此有意在三聘街与石龙军路之间,开创一条能通行汽车的新马路。在1881年规划动工,可惜拉玛四世在1886年驾崩,工程延误至1892年,才由他的继任者拉玛五世谕令开工。它由高亭越三振佛寺起,至三皇府三聘城门为止,全长1,430公呎,宽20公呎,行人道宽4公呎。当年有一位姓林的华侨,爵名为“坤耀华力陀那勒”捐献出大片土地供整路,这条马路被命名“耀华力路”以之褒扬林先生的功绩。华侨相继到这条新马路经商,商店排屋林立,并先后创建“老哒叻”“新哒叻”“龙尾爷街哒叻”等菜市场;并有戏院、电影院、“九层楼”及“六层楼”等作为饭店、咖啡室、麻将馆及舞厅等娱乐场所。楼房以中国建筑为主,挂上中文汉字招牌,戏院里上演来自中国广东省的潮剧,商场里讲潮州话。
2022年9月22日
Global New Light Of Myanmar
2022年9月22日
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尤索夫·伊萨克研究所(ISEAS-Yusof Ishak Institute)
2022年9月22日
Online Burma/Myanmar Library
2022年9月22日
东南亚国家联盟
東南亞國家於1961年建立的國際組織
东南亚国家联盟(英语: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,新加坡作亚细安组织,台湾作东南亚国家协会),简称东盟(英文缩写ASEAN,新加坡作亚细安,台湾作东南亚国协、东协),是集合东南亚区域国家的一个政府性国际组织。
2022年9月22日
罗兴亚人
罗兴亚人是居住于缅甸若开邦阿拉干地区北部的一个回教徒(穆斯林)族群,缅甸称其为“孟加拉人”(缅甸语:ဘင်္ဂလီ),主要居于近孟加拉国边界的貌夺和布帝洞镇一带。在2016至2017开始的罗兴亚难民危机前,有大约100万罗兴亚人居住在缅甸。根据缅甸现行国籍法,罗兴亚人无法获得公民身份。
2010年代开始,罗兴亚人与缅甸政府的双方冲突再次爆发。2015年,随着缅甸政府对罗兴亚人的报复力道加大,罗兴亚人四处流徙,但东南亚各国几乎都不愿意接纳罗兴亚难民,引致了2015年罗兴亚人难民危机。2016年10月至今,一些罗兴亚人组织了若开罗兴亚救世军,多次袭击缅甸军警。2017年8月,150名恐怖分子向若开邦发动袭击,造成多人伤亡。这引发了缅甸政府派出军队大规模清乡、肃清恐怖分子,行动激烈戮及无辜,对于青年男子更是直接就地正法,造成约有80万罗兴亚人需偷渡孟加拉,即2017年罗兴亚难民危机和被种族清洗危机。
许多罗兴亚人被迫从缅甸逃离到邻国孟加拉的贫民窟和难民营生活,并沿泰国到缅甸边境地区一路逃难,很多罗兴亚人更从海上逃至其他邻国或东南亚地区,如马来亚半岛和印度尼西亚避难。按照联合国的说法,罗兴亚人是世界上最被迫害的少数民族之一。而难民危机也造成多国政治和难民人权的矛盾,各方原则和立场问题。
缅甸政府认为罗兴亚人不是“原住民”,而是来自邻国孟加拉国的非法移民。缅甸政府称英治时期前阿拉干地区的回教徒现在被称为卡曼人,罗兴亚人将他们自己的历史与阿拉干其他回教徒的历史混为一谈,以推进他们的侵略和分离主义活动(罗兴亚人运动团体和人权组织要求享有“缅甸内部的自决权”)。
2022年9月22日
越南共和國之華人政策(1955-1964)
2022年9月21日
叻报第1724号(大清光绪13年)
叻报是战前新加坡出版和行销最久的中文日报,由薛有礼于1881年12月10日创办。从创刊日起至1932年3月停办为止,该报总共刊行了52年。
2022年9月21日
←
上一页
1
…
117
118
119
120
121
…
309
下一页
→